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价格回落 书画市场还有机会吗?


上传时间:2006年07月28号 【关闭】【返回

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  

 春拍之前,所有人都为中国书画市场的走势感到揪心——这个两年多来行情喷涌,人气爆棚的市场将会如何?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可以进行一番盘点和思考了。

 随着7月16日西泠印社春季艺术品拍卖在西子湖畔落槌,今年春季大拍的大幕也徐徐拉上。盘点此轮春拍,值得圈点之处实在太多。比如,中国油画在海内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卖,而一向在内地表现平平的瓷器此番也诞生了新记录……当然,还有中国近现代书画。这个一向最具人脉并在近年拍场上不断创造惊天动地“神话”的收藏品种,这个春季它还在续写佳绩吗?  

    今春遭遇“倒春寒”

 形容今春内地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状况,平淡、冷清、平稳等词汇都会从大部分人口中脱口而出。这种感慨从何而发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有内地艺术品市场晴雨表称谓的中国嘉德,今春共上拍了550件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经过一整天的奋战,这些作品有7成被藏家拿下,总成交额为1.12亿元;而一年前,由706件拍品组成的该专场,成交率竟高达93%,总成交额为2.52亿元。其他公司呢?向来记录高价不断的北京翰海,今春推出的580多件近现代书画,也只有6成名花有主,成交额不足5000万元;而去年同期,400多件书画作品成交了8成,成交额更是高达1.16亿多元。南北两家以经营书画见长的老字号——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在今春也遭遇了“冷空气”,他们相继推出的近现代书画,前者有70%成交,后者则有60%成交;而2005年,这两家公司可是在书画上尝到了甜头,从90%以上的成交率就足见人气的旺盛。 

 成交数量、成交总额的递减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前两年动辄就上千万元、几千万元的天价拍品,似乎在这个春季也销声匿迹了。各家拍卖行推出的重量级拍品成交价大多锁定在几百万元的价位上,而位居今春近现代书画第一的是西泠印社推出的黄宾虹《山水》四条屏,其成交价为643.5万元。尽管这是大师作品的最高价,但与近两年夺冠者的价位显然存在较大差距。 

 今春的“冷空气”也让各位大师作品的表现多少有些差强人意。像2003年至2005年表现突出的陆俨少,去年的五六月份共有193件作品付拍,成交率达85%;而今年的同期,也有114件作品付拍,但成交率却只有57%。这种“疲软”的现象在林风眠、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上都有所表现。究其原因,一些业内人士戏称:前两年的买家购藏齐白石、陆俨少等大师的作品就像买萝卜白菜,无论珍品、精品,还是应付之作,统统都按最高价来论价。比如说,陆俨少的精品每平尺可高达16万元,于是买家们一拥而上,以此价来购藏陆氏的所有作品。现在的藏家、买家却精明了,面对精品就会出手大方,而面对小品、普品,即便是齐白石、徐悲鸿这样的大家之作,也难让他们出高价,甚至都很难出手应战。 

 价格回落是“泡沫”吗? 

 随着春拍的落幕,市场上关于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泡沫”言论再次甚嚣尘上。一些人士颇为担心,基于去年年底到今年春拍的表现,中国书画市场如今已表现出回落的迹象。他们认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如“井喷”般的价格飙升,已经严重背离了市场规律,就好像一个气球越吹越大,一旦到了极限,就会“砰”的一声爆裂。 

 “泡沫”言论能站得住脚吗?书画鉴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忠义告诉记者:“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至于“泡沫”,他认为,从今年年初开始,调整就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基调。“这是艺术品市场很正常的一种表现。谈不上‘泡沫’。”  “潮涨潮落再正常不过了。要知道,理性地梳理价格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著名艺术品市场评论人士朱浩云先生直言,目前的价格调整是利于市场发展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业内人士对今春中国书画的平淡表现都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所谓的“泡沫”破灭或崩盘一说并不适用于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毕竟,艺术品市场与股票等市场不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是一个年轻的、不成熟的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距还很大,它的发展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至于出现调整,张忠义则认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中国艺术品的价格的确涨幅太快,再加上人为炒作和一些拍卖公司不规范行为的推波助澜,发展至今,迫切需要通过调整来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而在这次调整中,近现代书画首当其冲也理所当然。“因为,近现代书画是参与人数最多、资金量最大的拍卖品种,同时还是赝品的重灾区。” 

 “一方面,从2003年至2005年,中国书画拍卖的频率过大,价格上涨过猛,交易量也过大,因此资金受限;另一方面,藏家的扩容又是有过程的”。朱浩云告诉记者,这些原因虽然导致了价格的回落,但恰恰表现出买家、藏家开始走向理性。一些精品在调整过程中自然会受到牵连,但只要是精品一定会经受住考验的。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寇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市场变动引起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市场更为合理规范地发展,并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上升走势。”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宣传出版负责人胡西林也认为,市场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买家越来越理性,胡乱哄抬价格的情况越来越少见,这反而会促进市场发展的理性化。 

 值得一说的是,今春仍表现出强大上升态势的中国当代书画,也让很多人为其发展捏了一把汗。张忠义直言:“这才是最应该调整的部分。”据介绍,当代书画因更接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审美情趣,受到一些藏家和投资者的偏爱,但是不乏炒作之风,虚假繁荣的景象也越来越突出。一些人士忧心忡忡地说:“但愿当代书画不要步近现代书画的后尘啊。” 

 拍卖公司何去何从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艺术品拍卖公司,一些业内人士用“生不逢时”来形容。张忠义告诉记者,现在拍卖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一些公司的盲目进入,很难逃脱“今年成立,明年灭亡”的命运。  

众所周知,在诸多艺术品拍卖公司中,中国书画成了多家公司安身立命的法宝。如中贸圣佳、北京荣宝、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轩、西泠印社等都只以中国书画为自己的主业。面对市场调整,他们所受的影响最直接。“尽管书画是许多拍卖公司的重头戏,但像嘉德、翰海等综合性公司,所受影响就会相对小些。不过,眼前对专营书画者有影响,但从长远看,是利大于弊的。”一位艺术品评论人士认为,只要规范、做出品牌来的公司,短期利益受损,但长期利益却是受益的。 

 关注艺术品的人不难发现,从2004年开始,拍卖公司就有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今年春拍就有不少于50家拍卖公司相继露脸,而新公司近1/5。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中国书画的一路高歌尤其是天价神话的不断爆出,使得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暴利地域。这也正是吸引诸多人士染指书画领域的一大原因。 

 即便不想仅依靠书画拍卖来维持生计,但受国家文物拍卖有关政策的限制,新公司想要涉足瓷器古董等领域最起码也要等个两三年,才有可能取得第一类文物拍卖的许可证。这样一来,客观上也造成了多家拍卖公司拥挤在中国书画这一独木桥上。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他们的生存问题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心。尤其是那些不规范操作的公司,市场对其的影响也许不会太立竿见影,但淘汰是迟早的事。“优胜劣汰是市场一条铁律,这些不按规则出牌的商家会很自然地被打入另册。”京城一家拍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场调整还有机会入市吗  “市场调整期还有投资机会吗?”、“中国书画还有没有潜力股?”这些也是藏家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机会当然有,潜力股也可以挖掘”。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人士对此坚信不疑。谁都知道,艺术品投资是长线投资,要耐得住长久的寂寞,经得住各种外界的诱惑。文物艺术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特殊商品,这决定了它的价格稳定性和升值能力,与一般商品“买涨不买落”的规律是相悖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品市场出现的调整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此外,艺术品投资会受到整个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势头无疑将为艺术品拍卖市场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白领”阶层,对艺术品投资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有更多的藏家和投资者进入市场,意味着能流通的艺术品会逐渐增多。而先期进入市场的投资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势必不会眼睁睁地任凭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走下坡路,这样有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和重新走高。可以说,市场平稳期仍是入藏的好时机。 

 而说到潜力股,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今春近现代书画表现平淡,当代书画面临炒作风险的情况下,中国古代书画却在稳步上涨。以中国嘉德为例,中国古代书画专场256件拍品,人气前所未有的爆棚,竟鏖战了5个小时之久,总成交额达8746.5万元,成交比率达79.29%,这显示出古代书画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在逐渐回归。在刚刚结束的西泠印社春拍上,多件古书画精品也都以不俗的价格成交。许多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人们的认知,古书画精品的市场行情可期。

→ 大量流失中国文物踏上回国之路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121(s)   0 queries memory 2.0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