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创作要有学术精神


上传时间:2006年04月05号 【关闭】【返回
创作要有学术精神 - 名人访谈 - 中国美术家 -旧版

创作要有学术精神
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有两句话。一句是:“我以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有自主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这句话包含了学者对外部学术的环境应有的态度。另一句话是:“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这其实是在讲,我们做学术的人要脱俗,要没有俗气。“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特别是在当下的国画里面。许多画家有很多期盼,很多理想,但是碰到很多具体的现实的创作问题时,这些期盼和理想必须用一种带有宗教感的态度去提升,
目前的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境况很多。   首先要面对的一个困难,来自以学术为职业的外部条件。现代学术有一个麻烦之处,就是画家的非学者化。只有在大学里面从事教学和创作工作,才可被同行承认为是学术的工作。学术越来越变成一个从业者集团内部的自足的行为,一个学者学术的贡献大小,成为了学术共同体内部相互承认的过程,而这个共同体的评价,差不多决定了你能否当一个好的学者。而学术共同体是人的组织,具备了社会组织的所有弱点,人性的弱点必然导致学术界的不公。代表了人类未来、良知、公正和平等的学术,是由生活在充满了短视和不公的环境中的学者的活动构成的,这是每一位步入学术之门的同事,从一开始就要准备面对的。    还有,因为现代学术的职业化,对学术创造的愿望,促使你在大学里找这份工作。在这里,你会遇到大学制度的一个内在矛盾。作一个好的学者,一定要有创造。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的学者的标志,是看你在学术上有没有好的思想的发展,有没有反常识的发明。而另一方面,在大学里做教师,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常识教授给学生。这样一来,当一个好的教师和当一个好的学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难以克服的障碍。学术创造和知识传授,需要的是两种很不相同的秉性,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具备这两种秉性的。我们因为热爱思想创造而来到这个大学,而且你也可能有很好的从事学术创造的才能,但你如果要长期拥有从事学术创造的资格,就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种不同的才能。这样的矛盾,我们可能要终身面对。    另外一个更大的困难,来自你内心的煎熬。从小学的时候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力争上游。到了大学任职,许多人都会想,自己即使当不了爱因斯坦,也要学着成为钱学森。但人类大脑先天的结构已经决定,天才只占人群中相当小的比例。我们很幸运,有机会到大学教书,但能到大学任教,并不能证明自己就是天才,甚至不能说明你比大学外面的人更聪明一些。可恶的事实是,在大学里,绝大多数教师充其量只是中才而已。我们的内心、我们周围亲近的人们、甚至我们的社会,并不真正明白这一点,都对我们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我们能够取得大的成就。内在和外部的期望,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对每一个学术从业者,都是巨大的压力和煎熬。在大学里工作,有不错的多方面的福利,例如一年有两个很长的有薪假期,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可以生活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等等,但所有这些职业的好处,都不能抵消你这种来自内心的煎熬。在社会上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可以怪罪别人或者所谓客观条件,但如果学术研究做得不好,绝对没有道理责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天分或努力不够。所以,你在决定学术是否值得做为自己的职业的时候,一定要扪心自问,要静下心来,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召唤其实是一个宗教的用语,就是说,要想在大学里面当一个好的教师,就要超越个人生活的经验和感受,要有一种宗教感。只有这样,你才能面对困难的外部环境和可能终身与你相伴的内心的煎熬。如果你感受不到这种内心的召唤,

“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也无涯”,学无止境,而真正的学术需要甘于清贫,和“板凳能坐十年冷”的不懈精神。

学术精神的命题则更为复杂和艰难一些。对于“中国传播学者的使命是什么?”的命题的回答,首先要回答的是:中国学者的使命是什么?这个命题有三个层面,一是学术意义上的,二是学科建设上,三是作为学者身份认同上。简而言之,学术意义上的是指学者要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对于中国人文建设的意义;学科建设上的是指学者要从自己所隶属的学科的发展历程出发,建构属于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命题;学者的身份认同是指:作为学者的身份所包含的意义的构成。换句话说,学者在自己所属学科的身份的自我确立,是第一个层面;学者因为自己所属学科的身份而获得中国社会科学总体学科体系和研究的另外一种身份认同,是第二个层面;学者因了学术的身份而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得到社会身份的普遍认同,是第三个层面。对于中国传播学者而言,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从上述的三个层面延伸开来,其所隐含的前提是:作为一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者,首先是具有独立的学术精神和民族使命感的,其次才是对于自己所隶属和所从事的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在这个意义下,传播学者要面对的三个命题是:是否从个体精神的构建中探寻到作为一名中国传播学者所需要的基本精神,是否在这种基本精神的积淀下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传播学研究,是否将这种研究的思路和中国当代社会的总体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并时刻不忘关注当代社会的变迁以及传播本身在全球化中的变化趋势。
学术精神,这就是:实事实功,经世致用;广采博纳,兼收并蓄;求真求是,一本万殊;经史并重,义利双行;学有专攻,贵在创新等。也即是求实求真的精神,宽厚博大的精神,专业专家的精神,自得创新的精神。学术精神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来自于人们学术研究和学术追求的过程,似乎是书斋里的事情,但事实上学术精神与民间生活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研究的主题与精神一方面来自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回应;另一方面,学术的主题与精神又在口耳相传、风尚相习的无形过程中以种种形式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不应仅仅是西方的一些学科观念的引进,还应包含一种现代学术精神的确立,这种学术精神又毕竟离不开中国传统的人文资源的支援。陈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注入了浓厚的学术规范意识,突显了现代中国优秀学者的学术独立精神和其挖掘中国人文的传统资源的一面。这对重新建构一种比较健康的学术传统,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人文学术建设,我以为都是一件有价值且必需做的事。

→ 不要风格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081(s)   0 queries memory 2.0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