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北京故宫13件唐代绘画真迹 件件是稀世之珍(图)


上传时间:2010年04月21号 【关闭】【返回
北京故宫13件唐代绘画真迹 件件是稀世之珍(图) - 本站组委会 - 中国美术家 -旧版

来源:国际在线 舒欣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登录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进入数字资料馆。在唐代绘画部分,可以搜索到的文物共13件。包括著名的韩滉《五牛图》卷、阎立本《步辇图》卷以及传为唐周昉绘制的《挥扇仕女图》卷。

    对于“13件”这个数字,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名书画鉴定家杨臣彬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记者采访时回应,“已经不少了”。由于年代久远、历尽沧桑,宋元以前的绘画存世量极少,流传至今的唐代绘画真迹几乎件件是稀世之珍。

    《挥扇仕女图》卷公开展出

    近日,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展出了传为唐代周昉所绘的《挥扇仕女图》卷。观众终于有机会亲见这幅传世佳作,并感受唐代绘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挥扇仕女图》卷,又名《纨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女性生活的画作。画卷为设色绢本,横204.8厘米,纵33.7厘米。无作者款印,传为周昉所绘。周昉字仲朗,长安人,出身于豪门显宦,是继张萱之后以表现贵族妇女形象著称的画家,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之誉。

    《挥扇仕女图》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体貌丰腴、衣饰华丽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全幅以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五个场景展示了宫廷贵妇的行乐生活。此图色彩艳丽浓郁,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图中线条勾画细劲流畅,以写实手法勾勒出人物各种神态。

    这幅画卷引首为乾隆皇帝题“猗兰清画”四字。签条由乾隆亲笔御书“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字样,盖有30余方鉴藏印,包括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的“蕉林书屋”,清高宗的“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等。画卷被著录于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以及清阮元《石渠随笔》。

    历经劫难保存不易

    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作品以明清宫廷旧藏为基础,众多佳作在数量上、品质上令人称叹。不过,宋元以前的绘画存世量极少。从故宫网站的数字资料馆来看,13件归类在唐代绘画部分的作品,除公认的几件著名唐代绘画外,有6件为敦煌遗画和吐鲁番遗画,还有4件则是传为唐人作品。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名书画鉴定家杨臣彬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唐代距今年代久远,历经数次战乱、天灾等自然力破坏,画作能保留至今实为不易。

    历经劫难而流传至今的唐代绘画真迹基本上都是稀世之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杨臣彬介绍,韩滉的《五牛图》是最具唐时代特征的画作。《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图画五牛,姿态各异,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形神兼备。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富有精确的艺术表现力。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故宫的另一件藏品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也是传世名画。此画以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端坐在“步辇”上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有变化和表现力。画作设色浓重、鲜艳,是一幅极富艺术价值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

    壁画艺术盛极一时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一位研究员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人物鞍马画成就突出,山水花鸟画发展也渐趋成熟。

    人物画在唐代绘画史上占据主要地位。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多体现了唐朝盛世时统治阶级的审美倾向。皇室威德、功臣勋将、贵族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都成为画匠们创作的题材。阎立德的《外国图》、《职贡图》,阎立本的《永徽朝臣图》及《步辇图》都是这一类型。

    唐代绘画中以“雍容丰肥”为时尚的女性形象鲜明独特。《武后步辇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和《挥扇仕女图》画卷中都描绘了具有曲眉丰颊、丰肌秀骨视觉特征的女性形象。

    在唐代,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画先后成熟。诗人王维就以山水画闻名。他晚年隐居蓝田,曾画《辋川图》,表现其所居庄园的优美景色。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壁画艺术在唐代盛极一时。当时宫殿、衙署、厅堂、寺观、石窟、墓室都有壁画装饰。唐代壁画题材由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表现山水、花竹、禽兽等方面,内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过前代。

    链接:摹本再现唐代古韵

    国宝级的唐代画作真迹几乎都密藏在各大博物馆内,如果想近距离亲眼目睹这些珍稀画作,除了赶上博物馆数十年一次的轮展,就只能依靠临摹的复制品。

    经故宫独家授权曾成功复制过唐代《簪花仕女图》和《步辇图》的一鼎轩公司总经理吉平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纸绢是唐代绘画的主要载体,但纸绢不易保存。古人认为,“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外界环境会影响纸绢的强度,使纸绢脆化,所以许多珍贵的画作都没有保存下来。为了防止古代名家名作失传,宋以来有不少人临摹了唐代画作,其中就包括宋徽宗。

    宋徽宗在临摹前人画作方面很用心,曾令翰林国画院的画师精心摹写前代佳作,留下很多副本。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现藏有宋徽宗赵佶临摹的唐代张萱《捣练图》。《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宋摹本除了再现张萱画风的精准与华丽,也体现了宋代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颜色的冷暖对比运用、人物形体及周围物体的参照比例等。

    此外,近代的一些书画大家,如张大千等也曾经仿过唐代绘画。不过,今人仿制唐代绘画的情况并不多。

    吉平说,在古代,没有准确传播书画艺术品的电脑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只能靠人手工临摹复制画作。许多画家没有见过真迹或者只记住了大概结构凭印象临摹,作品跟原作风格差距很大,缺乏精气神。现在,除了人工临摹,还可以凭借高科技准确仿出原画中的破损、裂纹等细节,保留了古画的韵味。

→ 第二届春季古玩艺术品博览会4月22日在北京开幕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114(s)   0 queries memory 2.0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