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马自树:扶持民办博物馆的成长 优化成长环境


上传时间:2010年04月24号 【关闭】【返回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自树、作者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扶持民办博物馆的成长 优化成长环境

  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文化部等七个部、局联合发出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民办博物馆兴办、发展的专门性法规,其主旨是促进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这个文件的出台,预示着民办博物馆将迎来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期。

  改革开放催生民办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理所当然地属于国家所有。在当时情况下,个人不仅没有条件,而且也没有可能兴办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现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经济利益的多样化,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反映在博物馆方面的变化,就是民办博物馆的兴起。

  民办博物馆的兴办,滥觞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上海、浙江等地,出现了一些个人办的博物馆,一般称为私人博物馆。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即把民办博物馆列入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所谓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博物馆正是这样的社会组织。2005年,文化部发布《博物馆管理办法》,把民办博物馆称之为非国有博物馆:“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由此可知,民办博物馆的称谓,经历了私人博物馆、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非国有博物馆等不同称谓,《意见》则把这些不同的称谓统一称为民办博物馆了。

  博物馆源于收藏。收藏分为两大系统,国家收藏和民间收藏。进入新时期以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一部分人有了余钱,先富起来了,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搞起了收藏。当收藏品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以及展示宣传,办博物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像北京的中国紫檀博物馆,观复艺术博物馆,四川的建川博物馆聚落等都是这样。从收藏到办馆,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付出,还需要保管、展示、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层面的支持,所以,以个人之力办好一个博物馆,实在不容易。况且,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非盈利组织,要维持其运转,开办者除了继续付出之外,很难有什么回报。这些民办博物馆开办者的文化追求和公益情怀,应获得社会的广泛尊敬。

  发挥自身优势 优化成长环境

  《意见》说,民办博物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其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作为一个新事物,民办博物馆既有其新鲜积极的内在成长因素,又有一些自身的缺陷和环境制约因素。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化解消极因素,优化成长环境,是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第一,发挥自身收藏优势,在特色上下功夫。民办博物馆的开办者,大都是某一领域的收藏里手,他们追求收藏的专门性、稀缺性、完整性和唯一性,以这些藏品开办的博物馆,其独一无二的特色,便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中国紫檀博物馆,北京科举牌匾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川军馆、战俘馆,北京晋商博物馆等,其独特的藏品优势,是其他博物馆无法比拟的。民办博物馆就是要利用好自身的特色优势,突出其资源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形成自己的品牌,并成为某一领域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和研究中心,以无可替代的身份自立于博物馆之林,成为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第二,利用机制灵活特点,加快成长步伐,树立品牌形象。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所有权、管理权方面的非国有形态,决定了它在决策程序、用人机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样,民办博物馆就可以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在藏品征集、举办展览、交流学术、延聘人才上,发挥决策优势,抢占先机,先声夺人,创造好自己的品牌形象,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加大社会扶持力度。作为新的事物,民办博物馆也有先天不足。譬如办馆经验缺乏,专业人才不多,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经费不足,制约着一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我国民办博物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私立博物馆是不同的。在欧美国家,个人有了收藏,希望办一个博物馆,便把藏品捐给一个社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就去筹款开办并经营博物馆。原拥有藏品的个人,一旦把藏品捐出,所有权转移了,便和藏品、博物馆没有了关系。所以,外国的私立博物馆,只是名义上的“私立”,实际上它已成为社会财富。我国民办博物馆,其财产关系一直没有转移,仍然归开办者个人所有。博物馆的开放运转,也由开办者负责。民办博物馆经营好坏,经费的投入是关键因素,这正是目前一些私人博物馆不景气的原因所在。

  截至去年,我国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达386家,占全国博物馆总量的13.3%。没有在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恐怕也不在少数。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博物馆肯定会占半壁江山,社会影响力实在不可小觑!博物馆是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当前部分民办博物馆因为经费短缺而苦苦挣扎,亟待救助和扶持。一个公正的社会不能置贡献公益的社会人士背负沉重压力而不顾。《意见》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曙光。

  第四,落实政策,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历史不长,在政策指导、科学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位。《意见》分析这种情况说:“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社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这里说的四个“不”,主要是主管部门缺位造成的。现在好了,政策出来了,关键要落实好。准入制度如何“完善”,扶持政策如何“健全”,管理运行如何“规范”,社会作用如何“明显”,要有切实的制度安排。

  这里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在过去“一大二公”的时代,“公”与“私”是绝对对立的,“公”一切皆好,“私”乃万恶之源。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还不能说得到根除。当私人办起博物馆的时候,即使在当下,也不能与公立博物馆平起平坐,平等地享受“国民待遇”。时至今日,民办博物馆一般没有享受到政府补贴,民办博物馆排除在博物馆定级序列之外,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还未进入国家文物部门每年进行的“十大精品展览”评选的视野,民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也存在不少问题,等等。因此,落实《意见》,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民办博物馆,不仅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而且对民办博物馆的弱势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民办博物馆作为一个新事物,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既有创业的艰辛,又有成功的辉煌!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无可争辩地占有重要一席!民办博物馆的展览特色、办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于其自身,而且对于整个博物馆事业的改革、发展,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民办博物馆一定会不断地成长壮大!

→ 河南非遗新发现 古老传统手工酿制美酒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081(s)   0 queries memory 2.0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