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画见大象


上传时间:2011年01月25号 【关闭】【返回
画见大象 - 中国美术家 -旧版

画见大象

——读师恩钊的山水画创作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奥运会前夕,一幅大山堂堂,赫然当阳的《惠风和畅图》进驻鸟巢金色大厅。画面里山色苍茫,磊石铿锵,苍松溪涧中两位圣贤老者悠然对弈。虽无拼搏竞技的热烈,却将古往今来的人文精神通过一项传统的智力运动表现出来,在山水中寄托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也在古韵中汇注了对时代精神的深省反思。这件气势恢宏的巨幅作品由师恩钊、陆天宁共同创作,从奥运圣火希腊采集仪式那天开笔到最后完成历时数月。陆天宁负责近景的人物、苍松,师恩钊则主要创作中景及远景的山水。这半年中,二人反复构思,几易其稿,直到画已装裱,才点上棋盘中唯一一颗棋子,寓意为“一子定乾坤”。画面以传统的笔墨构图绘历史的题材内容,不是文人的信笔戏墨,而是溯之于唐宋的北派风骨——雄浑壮穆、体态阳刚,从中可见山水画家师恩钊深厚的笔墨功力。



北派山水常以坚实之骨体,精微之墨法挥写祖国河山的巍峨挺拔,画家只有通过积功成悟的苦学、潜入造化的体察,历经艺术语言的百般锤炼方能自成一家。然而讲究章法底蕴的北派山水却随着宋代士夫画的滥觞逐渐势微。至明人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后,山水画基本被纳入了潇洒秀润的南宗轨道。20世纪90年代后,佛教美学的“顿悟”、新文人画的“逃世”、后现代“戏虐”等思潮的影响以及消费文化的流行,更使秀润柔弱的画风得以蔓延。痴迷于顿悟、抒写性情的中国文人渐渐忘了阴阳相生、刚主柔辅的文化精神,也忘了秦以力健闻名,汉以气厚感人,唐以风骨雄健视为正宗和主流的传统脉络。经过几个世纪的漂流,终于有画家试图振兴北派山水。傅抱石、李可染、石鲁等振拔于前,周韶华、贾又福、卢禹舜等拓展于后。从大漠沙碛到黄土高原,从太行峭壁到昆仑雪山,一颗颗闪亮的北派新星冉冉升起,一腔腔吞吐大荒的豪气撼人魂魄。如今,在这支艰辛求索的队伍中,我们又看到了师恩钊。他认为崛起的堂堂中华,若要唤醒心中的东方巨人意识,就必须还艺术以阳刚大气,这是时代的需要。师恩钊咬破了近八百年结成的“文人画茧子”,跳过元明清以降的传统,把借鉴的触角伸向魏晋六朝,驰骋于汉唐秦楚,最终确定了当代北派山水隔柔取刚,回溯大美的选择基调,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精神融汇相通。



画家长期游历于北方的崇山峻岭,雄峻延绵、苍茫浑厚的巍巍太行,荒寒寂寥,广阔浩瀚的黄沙戈壁,所有揽之入目的景色全然不同于满目苍翠、小桥流水的江南,这也使他形成了奇峰突兀、气势雄伟的艺术风格。师恩钊遵循了“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古训,饱游沃看,取景写真,却并未刻意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云一烟计算笔墨。他将从自然中取得的素材不断选择、酝酿和提炼,把造化中得到的感受升华为“胸中丘壑”,以笔墨幻化山川形象,画出大自然的浑融之美和生命精神。



师恩钊喜欢营造山势相互交错的感觉,像在对话,也像在对抗。横的结构中插入竖的,又融合了斜的、大块小块的组合。他有意去寻找自然中这样的山脉,在画面中又将其构造的更加复杂。这时候笔底的丘壑在画家那里已不再是眼前的造化,而是搜尽奇峰打草稿般的自由书写。丰满的布局中,运笔方挺劲健、墨气洒脱隽爽,既有大刀阔斧、生动老练的神来之笔,也有墨法精微、层次丰富的勾擦晕染。画家以东方特有的时空观将恢宏浩茫、山海云涛的无限帷幕通而为一,使画面充溢着距离感、分量感、沧桑感。北宋的骨力与绵密,南宋的挺拔与苍劲,元人的苍茫与浑厚,经师恩钊之手揉合成鲜明的自家面貌。他尝试去使用各种技法,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运笔的力度,线条的掌握,皴的、点的、染的……尽量去包容所有,但这一切又不会因为彼此的不和谐显得凸跳,而是恰到好处的融在一起。



谈到为何以山水作为艺术选择的问题上,师恩钊很有感触。那是源自一次去张家界的写生,当落日的霞光铺满山顶,晦暗的山沟里流淌着蒸腾的气息。几亿年的大山丘壑演绎出自然的神秘,激荡其中的是一股生命的律动。师恩钊被自然的大造化触动了,也震撼了,他发现这才是最符合自己性情的地方——随意,无拘束。不必事先详细的构图,只是根据墨的积染去决定下一笔如何营运。于是,师恩钊开始画山之骨,写水之魂,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他告诉自己要去把握山水之“势”,而非局部之“貌”,这才是自然造化俯仰开合的整体气魄,正如明代唐志契所言,“山水之有势,犹人之有风韵”。



山水、树石、云气构成了师恩钊独特的笔墨符号,这些符号并没有让人一眼辨识以后就变得乏味,而是努力去营造更整体的气势。干的、湿的、积墨的、泼墨的,密集的点、稀疏的线,各种造型因素不经调和的混揉。突破了传统程式的桎梏,避开了个人样式的一成不变,或许师恩钊最大的风格就在于此,而这多多少少又与他的经历有关。师恩钊并非科班出身,大学时候读的是理工,文革期间画了些革命和领袖题材,后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才开始系统地了解中国画的笔法技巧。正是游离于学院派的系统之外,才让他较少受到传统的束缚,也远离了美院在80年代追求怪异的熏染。没有过多的师承渊源,没有过多的章法套路,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机械的程式。比起其他画家,师恩钊更率意也更本真。他不太讲究墨色晕染过于微妙的效果,也不关注追求画面肌理的特殊技艺。在他看来,这些钻研倒不如画面整体的冲击感来的更有魄力。



几十年的艺术生涯,画家一直在追寻创作中的变化。八九十年代的作品还有些过于关注局部的细节,色彩和造型的关系都是一遍遍通过淡墨来找,往往一幅小画要花费半个月时间。不过从现在的作品来看,发现他越来越放得开,不再计较运笔和用墨的程式套路,而是倾向于中国画领域里“写”的概念。创作中自我感情的因素增加了,也更靠近古代文人“写胸中意气”的传统。所有一切都可以解释为画家所说的一个“松”字。



师恩钊的绘画有对传统的把握,但同时又能跳出传统的圈子,用自己的方式作画。他不愿跟风去学一些流行的艺术样式,也不会退守在古人营建的技法中原地不动。如果说追求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是大多艺术家的理想,那么师恩钊则表现得更大胆,也更愿意付之于实践。虽然没有刻意去塑造某种风格,只是将自己的思路渐渐融于画面之中,久而久之却形成了独特的个人样式,一副冈峦逶迤、云烟缭绕,激荡于天地间的北派雄魂。

→ 大自然的歌手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140(s)   0 queries memory 2.0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