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怎样投资和收藏中国青铜器


上传时间:2006年11月29号 【关闭】【返回

怎样投资和收藏中国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因是青灰色,所以叫青铜。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青铜铸造的器物。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当发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各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丽,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堪称空前绝后,佳妙至极,它不仅是我国文物宝库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中国青铜文化之起源

中国青铜器始于何时尚无准确考证,但大量资料表明,中国发明铜器的制作工艺,发源于距今6600年前的仰韶时代,并由龙山时代继承和发展,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过质地不纯的黄铜片和铜制品,从此中国历史步入了铜石并用的文明时代。然而我国真正进入青铜时代,应从公元前约2000年开始,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到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兴起而完成了历史使命。

相传,夏禹曾用九牧贡金铸九鼎以象九州,每鼎各刻一州(衮、冀、青、徐、预、荆、扬、雍、梁),作为传国之宝器。1974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了夏文化青铜爵,虽然造型和工艺都带有相当大的原始性,但它的出土证实了夏禹铸九鼎的可能性。此爵成为今日所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礼器。

从已发现的各类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自夏始,中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到秦汉,每一时期既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色,相互间又有沿袭、演变和发展,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青铜文化艺术。我国青铜器艺术,在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两个高峰,一个是商代晚期,一个是战国时期。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其质量和数量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制作精良,纹饰繁缛,形制奇诡,图案丰富多彩,体现了商代人尚鬼的神秘气氛。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则富于生活气息,注重实用而别出心裁,华贵绚丽又不失大雅。此时的纹饰已从过去奔放的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并向图案化方向发展,已无神秘色彩。在制作工艺上,最突出的是错金银、嵌红铜、包金银、鎏金和细刻镂等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王九鼎、十五连盏青铜烛台和四龙四凤铜方案等青铜器,其构思之奇特,工艺之精巧,令人惊叹不止,充分表明一个十分活跃的新时代诞生了。

青铜器的收藏价值

1)青铜器的分类

鉴于中国青铜器历史悠久,品种纷繁,分类旨在更清楚地区别青铜器的性质和用途,以利于研究、鉴赏和收藏。青铜器的分类方法很多,较为流行的是按用途划分为八大类,即:农具、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其中杂器又分生活用具、车马具、货币、度量衡器和印章等。也有把青铜器简单分成四大类的:一兵器(战争所用的器物);二礼器(祭祀燕享之器物,包括饪食器和酒器等);三乐器(音乐所用之器物);四杂项(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日用器物)。

2)青铜器的收藏重点

我国青铜器不仅各类丰富,而且别具艺术特色,历来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搜藏的珍品。由于青铜礼器的造型最为多样,也最能体现青铜器的艺术特色,所以千百年来收藏家都重视鼎、彝、钟、簋、尊、爵、卣、豆等礼器方面的传统收藏,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追逐搜寻的重点。本来青铜礼器的传世量就不多,而需求者有增无减,僧多粥少,所以青铜器历来价格昂贵,尤其是珍稀精品,只有王宫贵族和巨富商贾才玩得起。

晚清时期,清政府工部尚书潘祖荫酷爱青铜器,在他的藏品中,以西周的大克鼎和在盂鼎最引人注目。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通体变形兽面纹,三足立耳,庄严厚重,腹内壁还铸有铭文290字,大盂鼎高101.9厘米,重133.5公斤,三柱足,大立耳,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大方,有长篇珍贵铭文291字。这两件青铜器一直被中外官僚和富豪所觊觎。潘病故后,其北将这两件大鼎运抵故里苏州,其间曾有美国人日本人以及国民党要员等,纷纷采取威逼利诱手段欲得此二鼎,一美国人曾以600两黄金或一幢洋房相交换,均被潘氏家人拒绝。日军侵入苏州后,也想得些二鼎,潘氏家人怕有不测,便将二鼎深埋于庭院中,果然日本人每日去搜查,有时一天搜查七次,因找不到大鼎才悻悻而去。1952年潘氏后人将大克鼎南藏于上海博物馆,大盂鼎献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据老古玩商回忆,民国初年,曾任清宫学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长)的宝熙,曾将一件玩腻了的提梁卣送到北京琉璃厂古玩铺寄卖。提梁卣是商时期的酒器,宝熙这件提梁卣,提梁两端有兽头,口的下端有花纹,盖的里端有四字铭文,造型端庄、纹饰清晰,色泽翠绿,精美绝伦,堪称国宝。当时北京琉璃厂和天津天祥商场,经营青铜器的古玩铺很多,经常可以见到青铜礼器,但像宝熙这件精美的提梁卣,实属罕见难得,所以很快就被藏家买走。

青铜礼器虽说值钱,但并非所有的礼器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单从投资角度考虑,更要注意这一点。民国期间,曾做过伪满的监察院长,专门研究金石的考古学者罗振玉,著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被当时日本人看成是中国考古界的学术权威。他专玩青铜器,也做古玩生意,有一次他花很少钱买了四件非常一般的青铜器,后觉得这类东西档次不高,即使收藏多久亦不会卖到好价钱,于是想伺机脱手,一日他找到溥仪的岳父、婉容的父亲荣源,谎称他有个朋友做生意赔了本,因急用钱,托我卖四件青铜器,才要1万元。荣源觉得罗振玉是个考古专家,就信以为真,当即答应买这四件青铜器。荣源是懂青铜器的人,一看罗振玉拿来的东西就心惊半截,如此一般的青铜器根本不值1万元,碍于面子又不好退经他,只得吃了哑巴亏,而罗振玉本人收藏的却都是青铜礼器珍品。

3)先秦青铜器的另一个重要门类----兵器

兵器往往被收藏界所忽视,认为玩青铜兵器不够路,且经济价值不高。殊不知先秦时期青铜器和青铜礼器同样被价位重视,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即用于战争的兵器和用于祭祀的礼器,对国家同样重要,这完全是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决定的。从出土古代青铜兵器看,无论是攻击型兵器(戈、戟、矛、钺、刀、剑、匕首和弩机、矢镞等),还是防御型兵器(胄、甲等),不仅材质优、数量大,而且造型多样,装饰华美,有的还铸錾铭文,其鉴赏品味之高,收藏价值之大,足以和青铜礼器媲美。

如何投资青铜器

1)提高鉴别能力,不要买赝品假货

从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一件商代青铜爵被台湾收藏家高价买走后,国内的古玩市场青铜器骤增,特别是地摊上的青铜器,精粗杂陈,比比可见。一些古玩商贩只知青铜器珍稀昂贵,价值不菲,足以致富,便不择手段以假充真,以残充好,稍不留意就使买家落入圈套。两年前在一朋友家见一件商代鬲鼎,高约40厘米,侈口直缘鬲腹,口缘下呈直壁收束,大立耳,柱足式,造型壮观雄伟,虽通体绿锈斑驳,然变形兽面纹饰清晰可见,说是花6000元从一地摊老乡手中买来。但仔细观察遂发现足底摩擦处略露一点黄铜,仅此一点就足以识破赝品破绽。

我国的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说从未间断。但宋代仿前三代青铜器,是出自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它和蓄意作伪骗人当有所区别。宋代复制的青铜器工艺水平比较高,一般仿制都很成功。笔者曾见过宋仿的商代鼎和簋,不仅器型和纹饰逼真,且黑漆古间或红斑绿锈,佳妙至极,酷似传世珍品,虽是仿品亦有相当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元、明以后的仿品远不如宋器,很容易识别。清代中期以后,国内外搜寻青铜器的人日益增多,为了借机赚钱,青铜器作伪已开始有专门行业,当时山东潍县是伪造青铜器的主要发源地,以后逐渐扩展到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和山西等地。其伪造的青铜器大多质地低劣,但伪装巧妙,鱼目混珠,曾使不少人打眼上当,投资者不可不防。

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琉璃厂传奇》,其中就有古玩商买假青铜器的故事,古玩商都被骗买假货,反映了当时作伪手段之高。目前市面上的青铜器赝品相当多,古玩商对内行人不说这是“高仿”青铜器,价钱卖得也不低;遇到外行人就说是真品,曾让不少人上当受骗。1998年秋,笔者在北京潘家园古物市场见两个外国女人,花1000美元买一件错金银“战国鼎”。做工虽精,但锈色太愣,绝无青铜器所特有的神韵。成交后摊贩还神秘兮兮地告诉老外:“这是国这一级文物,赶快收起来带走!”好像又演了一幕电视剧。

伪造青铜器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新铸法:作伪者根据真器和图录,一般用蜡膜翻铸,而后埋入地下,虽然形制和尺寸同真器相似,但其铜质、纹饰、锈色和风格,均与真器有别,特别是伪铸的青铜器没经过地下长期的氧化或腐蚀,因而器体普遍过重,加之蜡膜铸造器壁都厚于原器,用手一掂即可辨知真伪。

此外,作伪的青铜器必然要用铜锈来伪装,真品铜锈是从铜器中生出来的,与器体附着性很强,且锈色莹润自然,美妙诱人。伪品的锈色浮于器物表层,用沸碱水刷洗,随即脱落。

拼凑法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经过数千年的长期腐蚀,青铜本身会发生质的变化,铜器的表层与各种铜锈经常被分解脱落,有的只剩下极薄的一层铜皮,这种铜器称之为“半脱胎”或“脱胎”器,有的在出土前就已损坏,或在出土时稍不小心就被碰破致残,有的缺耳,有的掉足,也有的器身有洞。对这类残破青铜器,古玩商贩经常采取“移植手术”,三件改两件,毁掉一件铜器,按制度办事上其它残破青铜器所需之“零件”,用粘连拼凑的手法,张冠李戴。由于铜器造型、风格各有不同,加之手法拙劣,破绽百出,最后用泥土涂抹,貌似出土状,障人耳目,以欺世人。

残破青铜器绝非不能修复,而是要按照章法和规矩为残器恢复原貌,若能修复成功,同样也有收藏价值。解放前北京有个叫张济卿的手艺人,专门修理青铜器,无论是“新坑”(新出土)的青铜器,还是“熟坑”(传世)的青铜器,他都能将残破损伤之处修复完整,所修饰的花纹,修补的残缺,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天津有位古董商买了件缺腿的古铜鸭,经张济卿整修,完美无缺,卖给了北京古董商,后用卖古铜鸭的钱,换回一家古玩铺的股金,至今仍传为佳话。

刻铭法 作为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经济价值,由于中外收藏家历来偏爱有铭文的青铜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价格购买,所以自晚清以来,即出现铭文作伪的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多是用陶范刻铭铸造的,字体笔画圆润自然。伪刻的铭文,字体拘谨、呆板,且字迹的铜锈与器壁的锈色有明显区别,投资者要格外注意,因为真器假铭不但不会提高青铜器的档次,反而破坏了器物的原有风貌。

以上是最常见的青铜器作伪法。旧时很多老古玩商的文化水平不高,没喝过多少墨水,但凭他们多年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和耳听,也能大体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眼看,即看器物造型、纹饰和铭文有无破绽,锈色是否晶莹自然。

手摸,凡是浮锈用手一摸便知,赝品器体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

鼻闻,出土的新坑青铜器,有一种略有潮气的土香味赝品则经常有刺鼻的腥味,舌舐时有一种咸味。

耳听,用手弹击,有细微清脆声,凡是声音混浊者,多是赝品或残器。

掌握以上辨伪方法,不仅要看书学习,还要见多识广,功到自然成。

2)青铜兵器和杂器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投资者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铜礼器上,往往忽视其他门类青铜器的搜集和收藏。这就使青铜器市场时常出现某种畸形状态,即青铜礼器价位高,买主多,而其他青铜器却很少有人问津。纵观青铜器市场的发展趋势,有预见的投资者,已开始悄悄把收藏重点向青铜兵器和青铜杂器转移。

台湾文物收藏家王振华先生,近年来致力于青铜兵器的收藏,他以商周兵器为主,藏品已达数百件,且颇多珍品,尤以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为最,均为青铜兵器之精华,引起国内外文物收藏界的极大兴趣,其藏品不仅有较高的文物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无疑亦是价值连城的可观财富。

在京、津两地的古玩市场地摊上,时常能碰见商周至秦汉时期的戈、矛、剑和匕首等青铜兵器,由于收藏者较少,因而价格相对不高,一把黑漆古青铜剑,才索价2000元,一件战国戈只几百元即可买下。由于兵器供大于求,市场上的东西较多,因而选择余地很大。

青铜杂器范围很广,包括生活用具(铜镜、带钩、洗、樽、灯、燎炉、熨斗和鐎头等)、车马具(轴饰、辕首饰、銮铃和马冠等)以及货币、度量衡、符和玺印等。在青铜杂器中,除铜镜、货币和古印已有系统收藏外者外,其他杂器则很少有人购藏。1994年春节,在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有一老者花600元买下一对商代人面车辕首,造型生动,锈色斑驳,十分珍稀难得。此外,在市场上还时常见到式样各异和错金银的青铜带钩,以及带花纹的熨斗、鐎头和权等,都是值得投资购藏的青铜器。目前,这些青铜器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若能抓紧时机购藏,当时明智的投资策略,定能收到理想的投资回报。

3)要保持青铜器原样,切忌过分刷洗

出土的青铜器经常是泥锈混浊,纹饰不清,进行适当清洗是必要的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放在水中浸泡,让泥土自行脱落,而后用小毛刷轻轻刷洗,遇到有影响纹饰的土锈,可用小竹签慢慢剔除,切忌用铜刷或硬毛刷着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则会毁坏青铜器,而失去收藏价值。有一天在古玩地摊上见一外地商贩卖青铜剑,剑长尺许,剑柄有花纹,剑形舒展,剑刃锋利,当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器,充分显示持有者的身份和尊严,只可惜剑身被打磨的青铜必露。索价2200元,欲买者都摇头叹息,有个买主只给200元,并十分风趣地告诉摊主,钱都让你打磨掉了。

此外,保持青铜器原貌,还有个收藏保管问题,青铜器在地下经过长期腐蚀氧化,质地已不坚固,特别是半脱胎青铜器,甚至比瓷器还易损,因此对青铜器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损,对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来源:新华网)


→ 张道兴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101(s)   0 queries memory 2.07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