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中国木版年画的终极呈现


上传时间:2011年04月26号 【关闭】【返回
中国木版年画的终极呈现 - 艺术资讯 - 中国美术家 -旧版

                                                                     朱仙镇木版年画·风筝
冯骥才先生曾说,春节是中国人民一项伟大的创造。年,被视为步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起点,每逢辞旧迎新,心中油然生发的是对幸福的企盼以及对灾难与不幸的回避与拒绝。桃符、爆竹是辟邪,春联、年画是祈福。画满心中向往图景的年画,和吉瑞的福字、喜庆的楹联一起,将岁时营造成一个极特殊、美好、虚拟却又可以触摸的时间和空间。
4月16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发布《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成果,装帧精美的《杨家埠卷》、《杨柳青卷》、《朱仙镇卷》、《俄罗斯藏品卷》、《日本藏品卷》……煌煌22卷本,300万字,1万幅图片,1000多分钟的动态影像DVD光盘,首次全景式呈现中国的木版年画。
年画自成一个丰富的小世界
最早的年画如宋代刘松年的《新年接喜》和李嵩的《岁朝图》,是传统的中国画,岁时装点节日、美化家居,但局限于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真正能满足大众需求的年画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宋代初现端倪,明末清初开始在民间盛行。数百年来,年画覆盖九州,每逢岁时,贴遍千万户农家朴素的木门。
年画成了农户中最具形象和色彩的装饰,是年文化的主角。几乎不留空白的构图、鲜艳的色彩、笑容满面的人物,使木版年画充满喜乐。南方年画如桃花坞与佛山的,柔媚细腻。北方年画粗犷豪放,却又有别,山东杨家埠、高密和河北武强地处乡野草莽,乡土气息和农民气质最为醇厚;开封朱仙镇占据七朝古都,继承了汉唐风骨,充满中古时期的雍容大气;天津杨柳青置身京畿,为顺应都市人家的审美,温婉古雅;湖南滩头的门神秦琼笑眼圆睁,天真烂漫。河北内丘的纸马讲究“万物有灵”,家中养牛要揭一张“牛王”,梯子摔过人,就揭一张上下平安的“梯神”;云南的甲马,却印着“本主”(保佑本村的神灵),它可以是猎神、龙王,也可以是太阳和山、古树,甚至可以是为百姓做了好事的村长。
年画还涉及许多微妙的心理。看一出才子佳人的戏,深深迷醉于那故事,就买一张画着那戏的年画,不时重温那份感动。杨家埠人家水缸旁的墙壁上,贴着“缸鱼”,每每打开缸盖,大红大绿的鱼影即倒映水面,穿游其间,日子似乎就好过了很多。
木版年画首先是非物质遗产
木版年画向来是作为民间美术被关注的。其实,它非遗的成分很重,大脑记忆、手工技艺两部分都是无形的、易逝的,可谓有传承人在,某类年画就活着;没有传承人,这类年画就消亡了。
就拿开封年画传承人郭泰运来说,他13岁到“云记”门神店当学徒,19岁单干,自立“泰盛画店”,是印画的一把好手。年画在旧社会很值钱,他干两个月就能买下全家一年的口粮。那时,农家再穷过年也得贴门神。年成好,家里有十合门(10对双扇门),就买十对门神。大门上贴《秦琼敬德》、《岐山脚》,正房门上贴《五子登科》,《马上鞭》一般是下房贴。有的穷人家,腊月廿七八早早贴上门神,债主看人家过年了,就不进屋要账了。
年画的制作,首先是制版,用老梨木阴干,经很多工序后刻版,心情好、精神好的时候才刻脸。印画时要先调色,第一道印黑,二道黄,三道红,四道印绿……印时动作必须又协调又快。然后还要晾画、码垛,每道工序都有窍门,不是聪明人、没认真琢磨过就没法做好。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画店成了生产合作社。“文革”的时候,在书店街路摞得跟小山似的年画老版,一下全烧完了。
2002年中国民协进行全面普查时,发现年画产地急剧萎缩,有的产地已没有活态的存在,大多没有后继之人。许多年画中的含义无人能解,民间记忆严重中断。古年画和古版遗存也寥若晨星,桃花坞的古版几乎片甲不留。城市化、现代化也对年画形成巨大冲击。朱仙镇“天成老店”传人尹国全老人是刻版高手,“文革”中用纸刻印出来的粗糙灶王依然有人买,然而近年来祭灶风俗衰微,年画市场萎缩了。杨柳青年过八旬的杨立仁老人,每逢祭灶日前,挽起袖子挥刷使墨,每种印100张,不为卖,只是过过手瘾送送人,其中寂寞,可想而知。
文武门神、世俗生活画、戏剧故事画、灶神财神等神马画……形形色色的木版年画,带着不同地域和时代的气质,蕴涵着鲜活的人文气息,携带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密码,就这样变成了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谁也没想到,抢救工程竟然一做就是9年。素有名望的20个年画重要产地,形成19个卷本。遗存不多、几近衰亡的20个小产地的代表作(包括台湾、澳门地区),收录于《拾零卷》中。在《上海小校场卷》中加入了石印“月份牌年画”,表现了木版年画被外来石印技术终结的历史。
今天,经过多年泥泞跋涉的田野调查和翔实科学的梳理记录(文字、摄影、录音、录像四合一),中国木版年画有血有肉、立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农耕时代中国木版年画的文化遗存终于被“一网打尽”。

→ 首届唐山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昨日启动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104(s)   0 queries memory 2.03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