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收藏界》:小心别踏进收藏的雷区


上传时间:2005年07月11号 【关闭】【返回




  时下,随着近两年中国艺术品交易的火爆增长,许多人都纷纷加入到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行列中来。然而,由于收藏者对于目前的艺术品现状缺乏客观的认识,加之各自对各项收藏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许多人因此步入收藏的误区,盲目收藏者有之,急功近利者有之,于是乎东淘一把,西抓一把,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鱼目混杂,什么都收藏,其中上当受骗者更是大有人在。根据笔者的观察,现在收藏者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错误估计形势

  当前,国内舆论对于这两年的艺术品拍卖可谓热情有余,冷静不足。许多人坐井观天,在对世界收藏历史和现状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孤立地来看待中国艺术品成交增长的情况。对于国外的情况,也仅限于生搬硬套国外的一些数据,如认为国民收入达到800美元就标志艺术品收藏开始启动,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一种客观评价,缺乏对中国收藏历史的透彻解剖,缺乏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缺乏对中国居民收入层次的分析,缺乏对与国外艺术品显然不同的中国艺术品交易规律的深入分析,肆意炒作,于是大量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跟风,造出了一派形势大好的新景象。然而事实情况是,从相关数据来看,与中国其他投资渠道相比,2004年虽然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到了70亿元人民币,然而不及中国股市普通一天的成交量。与国际相比,中国艺术品拍卖全年成交额不及佳士得、苏富比在国外一场较大规模的拍卖成交额,中国所有拍卖公司的全年成交额也比不上佳士得、苏富比一家的全年成交额,国外一个大师的作品成交价就相当于中国一家成立10年以上的拍卖公司成交额的总和。因此,从发达国家收藏历史来看,中国艺术品目前的收藏现状最多只能算作初级阶段的开始。

  由于对形势的错误估计,结果各种问题丛生。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的作用倒置,不管好坏、不分精粗的东西都往拍卖市场上涌;一些拍卖公司为了尽快与国外市场接轨,制造规模效应,盲目抬高作品的价格;一些艺术家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身价,以办展览、出书、上媒体等方式大肆包装炒作自己;一些投资者对于时下为人们看好的艺术家,不惜重金进行包装,抬高其作品价格,甚至炒作一些艺术水准并不高的人,哄骗藏家,等等。这个戴着面具的繁荣的市场可谓为藏家布下了一个个陷阱,一颗颗地雷。藏家身置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中,也步入了种种误区。

  二、缺乏主见,盲目跟风

  许多藏家由于对市场不甚了解,知识贮备不足,缺乏自己的判断,轻信专家和朋友,结果总是跟在市场后面跑。表现之一:轻信市场。一些藏家抱着能赚钱、能升值就行的看法进入市场,市场上目前升值较快的是什么,就买什么,欠缺对市场作出自己的分析,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结果是自己的脚步跟不上市场的变化,钱难于赚到,所收藏的东西也难于成系列,难以积累到收藏经验。例如,在目前的书画市场上,表现出严重的“官本位”现象,对一些在职的协会和相关艺术管理机构领导作品盲目推崇,趋之若鹜,市场价格很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领导的作品艺术水准个个都高,一旦他们从岗位上退下来,其作品的市场定位,将会由市场来检验,其中许多人的作品价格升降将难于预料。在职时作品价格很高,退下来后价格狂跌,从过去来看,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又如所谓“名人字画”,目前一些过去和现在在政界、学术界等领域的知名人士的作品普遍受到追捧,然而其中许多人的作品艺术性并不高,而藏家往往盲目轻信市场,不管作品质量如何,抢下来再说。随着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对名人的重新定位、筛选,其作品保存的价值和升值的可能性也很难预料。

  表现之二:完全听信于专家和朋友。一些刚涉入艺术品市场不久的藏家,往往听信于专家和朋友,没有自己的收藏构想和规划,把自己收藏品的生杀大权交给所谓专家和朋友。对于艺术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专家也不例外,就是专家的判断也并不都是对的,一些权威性专家判断错误的情况并不鲜见。目前在鉴定业中确实有经验和学识兼具的专家,但这种专家往往局限在某些具体的领域或某个具体的时间段上,并不具有泛化和通吃的能力。一旦有人拿这些专家并不擅长的领域的物件来考专家,专家碍于面子进行鉴定就很容易走眼。文物鉴定需要实际经验,知名度高、学问高并不代表鉴定能力就高。在当前国内鉴定行业尚不规范、职责不清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鉴定错误,受损失的还是收藏者自己。更何况某些人还打着专家的旗号,发不义之财。比如客户请他们鉴定,他们故意低估鉴定物,转手又将客户的鉴定物骗到手。要不就将真品说成是假的,将赝品说成是真的。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家,只是略懂些皮毛,有的只是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便也开始自称鉴定家。

  表现之三:讲究出身。许多收藏者对于书画尤其是现当代书画作品,有着让人忧虑的讲究作者出身的情结。他们认为是某某著名院校、某某艺术研究机构或某某名家弟子出身的人的作品,肯定专业性强,艺术水平高,因此不加区分地盲目购买,而对于没有这种背景的人,便认为其作品档次低,加以冷落。出身于“名门望族”,当然是艺术家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这种出身的人,都比其他人强,更不用说一些人培训了几天或是和某名家见了一面,便 “挂羊头卖狗肉”呢?

  三、将投资艺术品当作快速致富的一种捷径

  许多艺术品投资者在看到市场火热后,纷纷抱着从中捞一把的思想进入市场,结果损失惨重。表现之一:抢购之弊。现在拍卖会上,许多人抱着一种抢购心态,认为过了这一村,难找这一店。一些资金较充裕的投资者专挑目前在市场上窜红的名家名作、价格昂贵的买,甚至不惜贷款购买,不管其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符,认为抢到了就能赚钱,于是相关中介机构为了从中渔取更大的利益,便推出此类艺术品,价格定得很高,相关的赝品也大行其道,结果到手后,接盘者寥寥,一些人的资金大量滞纳,甚至还收到一些伪作仿品。表现之二:异想一夜暴富。一些投资者为了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希望自己花几十上百元买下来的东西,能一转手就成了数十上百万元的宝贝,于是走街穿巷,轻信一些人对艺术品编造出的离奇故事和经历,收购后一经鉴定为仿品,便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盘中餐。更有甚者干起造赝品的勾当,最后不仅搅乱了市场,还使自己步入犯罪的深渊。

  四、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力

  对于一些涉入收藏时间稍长的人来说,常常有过于相信自己的鉴赏能力的情形。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认为,这种事更容易发生在从事艺术品收藏十年左右的人群。他们在对于某一种艺术品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于其他类也有一些经验的情况下,便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经验,见多识广,结果往往出错。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主任、古陶瓷专家贾文忠认为,大凡收藏的人都有上当的经历,人们又给上当的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交学费”。在我知道的人中最多的交了三百多万,交四五十万的更多,至于几万、几千的就像家常便饭,差不多占收藏者的半数以上。

  以上几方面只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误区,市场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市场红火的时候,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藏家来说,避免误区,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进入艺术品行业的目的,应确定一个主攻方向,切不可贪大求全,要广泛结识各类人尤其是同行,在谨慎的前提下,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尧小锋 《收藏界》2005年第07期

→ 沪成立艺术品登记制证机构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079(s)   0 queries memory 2.04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