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术家唯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学生

紫砂网

北京

山东

湖南

上海

江苏

海南

重庆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黑龙江

新疆

内蒙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西藏

四川

福建

江西

香港

澳门

台湾

安徽

总站首页  美术论坛  名家导航  艺术资讯  美术展讯  艺术机构  书画家名录  艺术家  网站相册  在线销售  名家画廊  名人访谈 
画院画廊  精品画廊  网络电视  名家展销  名人印鉴  美术史论  本站收藏  艺术院校  艺术流派  鉴赏常识  各地书画院  友情联接 
网站建设  评论家说画  网上美术馆  本站组委会  市场风云录  写生基地  美协联谊  法律顾问  扇面大展 

    本站艺搜

简体版


手工雕刻衰落,海南道运椰雕将成绝笔?


上传时间:2005年02月27号 【关闭】【返回
手工雕刻衰落,海南道运椰雕将成绝笔? - 艺术资讯 - 中国美术家 -旧版

海南省羊山地区长期干旱,居住在这一带的村民除了种些果树外,主要是发展手工业,儒鸿村的铁器,道运村的手工椰雕,文彩村的陶器……在现代工业产品的猛烈冲击下,它们有的生机勃勃,有的已经消失,如何保护传承这些地方色彩浓厚的民间技艺,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道运椰雕几近绝迹
  海口龙桥镇道运村是当年曾经远近闻名的椰雕村,而今探访道运村,却再也找不到当年家家户户搞椰雕、人人拿着笔和刀在椰壳上写写画画的情景。在村口,一名抱着小孩的妇女介绍说,已经好多年没有人搞椰雕了,现在的村民大部分都外出务工。

  74岁的文传述是目前道运村惟一懂得全套椰雕技术的艺人。这位老人一说起椰雕就很伤心,他惧怕祖先流传下来的椰雕艺术没有人再愿意学习,待有一天自己去世后,有名的道运椰雕将成为永久的历史。

  文传述老人从17岁开始学习椰雕,祖先流传下来的沉雕、浮雕、通雕、棕雕、拼贴、油彩等雕刻手法他基本上都掌握。文传述说,自己1994年眼睛不好后就没有进行椰雕了,一直想找几个传人把这门祖先留下来的手艺传承下去,但由于现在的手工椰雕没有市场,没有一个年轻人愿意跟他学习,就连自己的两个儿子也不愿意学。

  文传述最拿手的是雕龙、凤凰、鸳鸯和字,在他的家里,至今还保存了他上世纪80年代雕刻的莲花盆、花瓶、旗合各一对。他说,椰雕制作要经过选料、造模、雕刻、通花、嵌镶、抛光、修饰等好几道复杂的工序,一般要学好多年才能学会,眼看着祖先流传了几百年的手艺现在就要失传了,心里非常难过。

  为学技术 曾有小伙频频“倒插门”

  一句苏东坡的“自漉疏中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诗句说出海南椰雕工艺品的历史悠久。

  据记载,从中唐开始,海南就出现了很多用椰壳做成的瓢、勺、碗、杯作吃喝用具,至宋朝一些精致的椰雕用具已经流行在士大夫的宴席上了。椰壳精工制作的椰雕已经成为海南特有的工艺品,旧时海南的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还得了“天南贡品”的美誉。

  道运村全村现有20户,120多人,几乎全部姓文。这里最老的老人也不知道该村的椰雕技术是从哪一代人开始传下来的,只知道爷爷的爷爷那时也做椰雕。

  道运村只有很少的耕地,村民历代都是靠椰雕技术维持生活。据老人们讲,解放前,这里的椰雕技术只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那时的倒插门是被人看不起的,但当时有些外地的男子为了学习这门技术,仍不少人到这里做倒插门女婿。

  椰雕使村民端上铁饭碗

  解放初期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允许农民搞私营企业,道运村的村民当时除了椰雕外基本不会其它的手艺。为了让这里的椰雕技术得以保留,也是为了能够使村民们生活下去,1957年,海口成立了工艺厂,道运村的村民靠一支笔、一把刀,几乎全部被招进了工厂。

  文传述老人便是第一批被招进工艺厂的道运村人之一。“那个年代,只要一说是工人,很多人都对你刮目相看。”文传述说到当初的情景时相当自豪。村民们从农民一下子变成了工人,周围村庄的人都特别羡慕,工人对于当时来说就是“铁饭碗”。

  由于道运村的村民有着丰富的椰雕经验,轻车熟路,工艺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时海口有名的企业。“村民文必得在工厂里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去还与毛主席握了手。”文传述说起这事时非常神往,似乎与毛主席握手的就是自己。

  文传述说,工艺厂的好日子没有过上多久,就遇到了60年代的全国困难时期,工艺厂也随之受到影响。除了几个技术好的人外,在工艺厂上班的工人很多都回到道运村。

  开放把椰雕推向巅峰

  道运村的村民最怀念的日子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改革开放把这里的椰雕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村民文传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津津乐道。改革开放让海南迅速在全国脱颖而出,海南特有的椰雕工艺品成了抢手货,他们的东西还没有做出来,早就被人预订了,客商为能收购到椰雕工艺品,驻扎到了村里。

  1984年,道运村也顺应形势成立了龙桥工艺厂,文传接担任了工艺厂厂长。这个厂把这里的村民再次变成了工人,他们加班加点在椰子壳上画图、雕刻,把一件件富有海南特色的椰雕工艺品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甚至还有不少椰雕销售到了海外。

  椰雕技术使道运村村民在当地首先富裕起来,电视、自行车等当时少见的东西也出现在这里。村民们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不少荣誉,虽然龙桥工艺厂已经不存在了,但文传接至今仍保留着当时广东省颁发的优秀乡镇企业的奖杯,它见证了道运椰雕的辉煌历史。

  手工敌不过机械

  随着机械的大量运用和电脑的普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道运村的手工椰雕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手工椰雕工艺比较复杂,一件作品的耗用时间比较长,因此价格比较昂贵,一对椰雕花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卖到了30元左右。随着机械加工椰雕产品的出现,道运村手工椰雕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就再没有人做手工椰雕了。

  手工雕刻衰落后,现在的道运村村民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当年椰雕红火全村时的情景如今已荡然无存,惟一看到的是堆放在公路两旁的椰子壳。村民文家富说,这都是村民帮工艺厂进行简单加工的原料,村民按照厂家的要求把椰子壳做成他们需要的模样并抛光,然后卖给厂里进行机械雕刻,但村民们都认为:那不是真正的椰雕。

→ 湘西美校师生210幅油画俏销美国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业务联盟

关于我们

商业合作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客服:  010-51252748 81935076  86238118  13366838869   QQ:424753128  529512899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19号院(陶然北岸)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信函]
北京市宣武区南新华街6号(琉璃厂)                    邮编:100052 [信函]

 E-mail:meishujia2002@126.com    meishujia.cn@163.com   京ICP备05056048号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143(s)   0 queries memory 2.035(mb)